信息改变生活,智慧创造未来

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

客户案例

公司动态


深圳市前海-南山排水深隧为国内条大型综合排水深隧系统,工程总投资26亿,定位为“前海水屏障”,兼有防洪排涝和控污截污双重功能。排水深隧系统包括一条主隧、三条支隧、一座枢纽泵站、三座预处理站和一条污水输送兼回水冲淤管,以及调蓄池、竖井等配套建构筑物。本项目工程目的是①收集关口渠、郑宝坑渠、桂庙渠及大南山3#渠的初期雨水,并通过泵站抽排至南山污水厂处理后排放;②收集关口渠、郑宝坑渠及桂庙渠的涝水经泵站抽排后通过水廊道终排至大铲湾,以解决上游南山片区的排水出路问题。深隧工程设计内涝防治重现期50年。隧道排涝规模为110立方米/秒,初小雨规模为截流10毫米径流,10.94 万立方米/天。旱季漏排污水100%截流,雨季初小雨截流率80%。主隧长3.74公里,埋深40~45米,洞径4~7米,支隧洞径4-6米。枢纽泵站共设3组水泵,其中排涝泵组共8台,为立式混流泵,单泵流量10.75立方米/秒,设计扬程8.95米。初雨泵组共4台,为立式蜗壳泵,单泵设计流量1388立方米/小时,平均扬程46米;中间泵组共2台,为立式蜗壳泵,单泵设计流量4700立方米/小时,设计扬程34米。我司对于深圳市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非常重视,主要参与深隧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计划负责该项目的所有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包括工程中的排涝与转输泵组的在线监测、闸门与粉碎格栅的金属结构监测、渠道与隧洞的水力量测、通风与除臭在线监测系统、火宅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调度运行管理平台等。项目按照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项目建成将达到20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防范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截污、排污工程达到95%的截留效果,近期旱季漏排污水截留率达100%,初小雨截留率达80%,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未来,公司将继续运用新研发的水利信息化技术和智慧化监测技术,全方位做好深隧项目的信息化监测与诊断,助力解决上游南山片区的排水出路问题。前海合作区规划定位以“水”作为核心要素,建设成“前海水城”,定位为现代化、花园式、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滨海城区。未来前海合作区必将成为粤港澳都会区建设中的重要节点,成为实现粤港澳合作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先行先试的新中心。苏州欣皓以预知性维护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状态监测和智能故障诊断技术为核心,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应用技术支撑,致力于创造和交付业界领先的工业设备健康智能诊断分析系统和信息化系统。公司将始终秉承“为客户提供简单、高效、智慧的信息化集成解决方案”的企业使命,深入贯彻“客户为先,至诚守信,求真务实,拼搏创新,尊重个人,服务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专注于在水利信息化、水利自动化、地铁信息化、工业信息化等多领域稳健前行,兢业奋斗,力创辉煌!拓展:深层排水隧道百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有排水系统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已难以满足当前城市的需求,甚至影响城市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尤其是一些城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存在严重的洪涝和合流制溢流(CSO)污染问题,为了解决洪涝及合流制溢流污染等雨洪问题,国内外城市纷纷投入巨资对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完善,但是,受空间条件、拆迁困难、交通影响、施工周期、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排水系统全面升级改造的难度巨大,尤其是在老城区或中心城区。由于隧道可迅速、灵活、高效地缓解城市局部洪涝及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且用地所受限制小,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避免了城市地面或浅层地下空间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不影响市政管道的布置。所以,隧道工程作为一种有效的大规模雨洪控制措施受到极大关注。由于雨洪控制隧道多建于深层地下,故也称为深层隧道或深隧。深层排水隧道由浅层整合连接系统及深层隧道组成,组成要素有截流管、调节堰、整合连通管、竖井、隧道及出水泵站等。典型深水隧道系统示意图深隧具有与常规排水系统不同的特点:①更深,故需将水安全跌落入隧道,并导致巨大的体积排气;②大流量,会有潜在的水锤及井喷问题;③地面连接少,会有潜在的大量气泡吸入,并需要设置集中的排气口。因此在深水隧道的设计运行中的重点有竖井、水锤、通风、臭味控制(污水隧道)、底泥沉淀、浅层整合连接及排出几个部分。根据现有案例的不完全统计,深层排水隧道的埋深大约在15-107m范围内。在发达,污染控制隧道的应用更为广泛,在已建设和规划建设的隧道中,径流污染控制隧道约占76.5%,隧道规模和耗资巨大,每个隧道工程因建设场地、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地下水位等特征的不同其投入的建设费用差异也很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隧道方案的造价在0.5-7.3亿元/km之间,平均造价为2.7亿元/km。虽然投资费用高昂,但隧道在实现洪涝控制和CSO控制的目标上一般具有显著控制效果。